所在位置:首页 > 经典著作 > 《窄 路》
《窄 路》
威廉.尼克斯/著
目  录
 
神学家加尔文
文章内容
 
第五章 你是否受欺骗?
 

   「不敬虔人的指望要灭没」(约伯记8:13)

   尽管我们谈论过人的腐败以及真敬虔的精义何在,我还是害怕有许多的人虽然读了这些文字,却对于他们自己在神面前的景况究竟如何,还是受欺骗而不知真相。大部分人都满有自信,认为他们的心地是善良的,但其实并不然。为要更进一步揭露人心的伪善景况,我们必须再深加探究,因为「人的心是落在一种无比的受欺骗状况中,而自我欺瞒竟是如此盛行,却又是如此的致命,我不知道究竟我现在着手要设法叫人从受欺骗中醒悟过来这一番努力,论其艰难或其需要到底何者为甚?必须将那些未曾归正信主的人们从受欺骗的状态中唤醒过来,否则他们便完了!然而这事当怎么作才有果效呢?」[50]

   在全本圣经里,我们看到那些未曾归正信主者的真实写照。神的话语中就有许多处将他们的心态向我们显示出来。一个天生属血气而又未归正信主的人,他的心总是偏向着他最喜爱的事物,不拘是世界、权势、肉欲的享乐、金钱、名声、贪食、或类似之物等皆然。天生属血气的人所企图所计划的,尽都是针对着自己本身,视此为最终目的。至于人们如何表现其情欲,或许因人而异甚至彼此大相径庭。本章的要旨乃是将罪的邪恶加以暴露,并指出其如何表现于人们的生活中。我们要察验三种类型的未归正信主者所犯之特殊罪恶:即亵慢人、守道德的人和未曾归正信主的敬虔教徒。为要查看罪恶究竟在这些犯罪者生命中的真相如何,我们且来分别仔细观察这几类人的情形。当然不是说所有的人刚巧可以分类为这几个类型。一个虔诚教徒也许有好多方面很像守道德的人。一个守道德的人说不定具有虔诚教徒和亵慢人两者的特性。以利的两个儿子是祭司,却公然亵渎神。当然,任何一种概括性的描述,若要应用于个别的特殊情形就须加以妥当修改,但这类描述是可以帮助我们清楚辨认罪恶的。容我劝导你,为了你那永存之灵魂的缘故,不要把以下的文句轻轻忽忽地浏览过去,而要仔细加以研讨而应用到你的良知上去。腓力·杜道齐(Philip Doddridge)写道:「心灵的医生必须说话坦白,否则他们说不定就把当医治的人给谋杀了。」[51] 若是尽说一些不足以刺透人心的、叫你听来悦耳的甜言蜜语,这样并不会有益于你那永远的灵魂。所以我要坦白讲明,同时盼望并祈祷,但愿许多人读了这些文句都会恍然大悟而从受欺骗的状态中苏醒过来,以至真切地痛改前非。我们先讲述亵慢人的罪。

   一个受欺骗的亵慢人的写照

   亵慢的罪人就是外表上公然违犯了神圣洁的律法,即十诫,包含前半部(有关神方面的诫命)和后半部(有关人方面的诫命)。他的人生哲学是:「吃吃喝喝吧,因为明天要死了。」在圣经中一再地提到这种人。他的所行所为是神看为邪恶的事,可是他仍然自誉为人良善,存心廉正,亦为神所悦纳。虽然他孤芳自赏,他却是「无知、悖逆、受迷惑(受欺骗),服事各样私欲的宴乐」(提多书3:3)。他是因对本身自私的爱而受迷受欺,又因贪爱他的情欲而被奴役的。

   他不怕神(诗篇36:1-2),因他对待神简直是像看待他自己一样。他想象神是专于爱心的,又对他放纵情欲的事是宽容的。他会如此相信的原因是在他一辈子当中神从来没有拦阻或限制过他。在诗篇五十篇二十一节,神因恶人的邪僻作风和对神不恭敬的想法而责备他,就说:「你行了这些事我还闭口不言;你想我恰和你一样。」可见他是在自己心中造出一个「神明」来,以便满足他的私欲,希望他的罪恶不至于受罚。他这样作,便是等于废弃了神而树立了一个偶像。

   这类亵慢人蓄意要破坏神的律法,擅自曲解或废除神的诫命。他若说谎,他也自信有正当理由。他若咒骂或口出秽言,其用意只是为了同流合污。他若犯奸淫,也自以为只是满足「神所赋予他的情欲」。他若狂饮醉酒,也不过是取乐自娱,为要淡忘生活上的烦恼;因为他推想耶稣岂不是也在迦拿的婚筵将水变酒了吗?他对神的态度就是:「神忘记了,祂掩面,永不观看……神知道什么?祂岂能看透幽暗施行审判呢?」(诗篇10:11;约伯记22:13)。神在耶利米书九章二至三和五节论到这类人说:「因他们都是行奸淫的,是行诡诈的一党。他们弯起舌头像弓一样,为要说谎话;他们在国中增长势力,不是为行诚实,乃是恶上加恶,并不认识我……他们教舌头说谎,劳劳碌碌的作孽。」

   这种亵慢的罪人宁愿你自己信你自己的宗教,却不愿意你以你的信仰来搅扰他,因为他认为这类的事情是个人私事。「不要作声,因为我们不可提耶和华的名」(阿摩司书6:10)。他自以为他的灵魂安逸无事,因为即使他的行为邪恶,他也是信神的,又以为他的心地是好的。他拿自己跟别人比较,夸大别人的错误,以使他自认为好得很多。然而在其心灵深处,他对神实际的看法是:「全能者是谁,我们何必侍奉祂呢?求告祂有什么益处呢?所以他们对神说:『离开我们去吧;我们不愿意晓得祢的道』」(约伯记21:15,14)。

   这种人可以用圣经里一些人物的生平作代表,即如以扫,他是人中之人,为一碗汤出卖了他自己作长子的名分;如亚哈是贪婪而诡诈的王;又如那还没有向神悔改归正以前的浪子,任意放荡而浪费资财。这种人也许自我欣赏,但神看他却不然。亵慢人那该受定罪的错误就是他不相信违背神的律法是何等不得了的事,因为他不认为神真会对罪恶那么严峻苛罚。他的罪乃在乎于他拒绝了神的律法而不让神的权柄来管辖他命令他。尽管他以虚浮的借口任意妄为,神却是轻慢不得的。神对亵慢的罪人明白地说:「你们岂不知不义的人不能承受神的国么?不要自欺;无论是淫乱的、拜偶像的、奸淫的、作娈童的、亲男色的、偷窃的、贪婪的、醉酒的、辱骂的、勒索的、都不能承受神的国」(哥林多前书6:9-10)。「一切说谎话的,他们的分就在烧着硫磺的火湖里」(启示录21:8)。上述这些生活方式中有任何一种刚巧说穿了你吗?你行奸淫吗?你贪婪吗?你醉酒吗?你说谎吗?若然,你身上便是带着该受永罚的记号了;而除非你彻底完全地悔改,你就是那要永远沦亡的了。「因为人所行的道都在耶和华眼前,祂也修平人一切的道路。恶人必被自己的罪孽捉住,他必被自己的罪恶如绳索缠绕」(箴言5:21-23)。亵慢人啊,不可再欺哄你自己了。你是轻慢不了神的。你只是在欺骗自己罢了

   一个受欺骗的斯文人或守道德者的写照

   受欺骗而迷惑的斯文人或守道德者,在外表上虽遵守着神诫命中后半部有关待人接物的一些义理,但却忽略了前半部有关认识神敬拜神的那部分。胡克描述这种人「是外表上持守公正、有节制、有贞操、细心履行他的世物,连邻居的狗也不至于加害;待人守信,礼尚往来,自力更生;不醉酒、不行奸淫、不吵架;喜欢和平处世,又与邻居谦和相处。」[52] 他可以比拟福音书中的那一个富有的少年官,基督告诉他:「遵守诫命」。那富有的少年官回答:「这一切我都遵守了」(马太福音19:17,20)。

   斯文或守道德的罪人,其生命的特征依他自己看是有良善心而且待人公道的。他在所行的事上希望能做到优秀。他信靠的是他自己本身。他自行改正是发自内心,他行善也是自动的。他控制那些卑鄙的欲望,认为追求道德完美乃在乎顺从他天生的良知。他凡事依靠自己。他却不晓得神的道一再定他有罪:「依靠人血肉的膀臂,心中离弃耶和华的,那人有祸了」(耶利米书17:5)。「因为在祢面前凡活着的人没有一个是义的」(诗篇143:2)。撒母耳·库禄克(Samuel Crook)写道:「道德家既不回顾亚当亦不瞻望基督,看不出罪的邪恶,亦不晓得救赎之乐;以至无自知之明,又不认识神。」[53]

   这个守道德的人认为他既然对人类尽了本分,他就可以免除对神的义务了。他是斯文开明的,所以他想不必有宗教信仰。他何需教会、祈祷或读圣经呢?他对待别人是讲究信实诚挚的,常守诺言;缴纳税金,也做到一切最受人尊敬的公民所行的事。他相信神会看待他如同他估量自己一样:「我无辜,耶和华的怒气必定向我消了」(耶利米书2:35)。

   他估计自己的义是依从他那腐败的判断力,而不是按照神的道所指示的,所以只因他有良善的存心,他便能够对许多得罪神或得罪人的事找到借口加以分辩了。其实他不了解,神根本不看重他的所行所为。主发誓要惩罚那些自称为无辜的人们:「看哪,我必审问你,因为你自说:『我没有犯罪』」(耶利米书2:35)。「由此可知可见你离弃耶和华你的神,不存敬畏我的心,乃为恶事,为苦事,这是主万军之耶和华说的」(耶利米书2:19)。「时常行善而不犯罪的义人,世上实在没有」(传道书7:20)「有一条路人以为正,至终成为死亡之路」(箴言16:25)。

   斯文人或有道德的人,其良善的举止可归功于好多条件:教育、政府、结交的朋友或别人的榜样等。他的良善不能归功于他本身,而要归功于养育他的人们、他所拥戴尊奉的政府、他所结识的朋友们的道德修养,乃至他所敬重爱慕的人们的良好榜样等等。实际上,道德家虽爱人,但不爱神。他是讨人喜欢的。他的所行所为大部分都是为要赢得别人的尊敬,钦佩和赞许,如此他便可以受重视了。神的话却责备他:「你们休要依靠世人,他鼻孔里不过有气息,他在一切事上可算什么呢?」(以赛亚书2:22)。

   虽然他奋进努力,在人面前保持言行正直的外貌,但这个道德家内心里却充满着灵性上的腐败。他看不出骄傲或自悦有什么邪恶,反以为两者都是德行。他高举自私自爱;事实上他所培养而珍视的正是这种自私。他行出可观的道德行为来,以便叫别人喜爱他,而他本身也更加怜爱自己。他一切的行动都是发自于己并自私的爱。然而他所认为是德行的事,神却判定是恶行。神憎恶他的骄傲和自私,因为这些态度是抬高自我来代替神的。「凡心里骄傲的,为耶和华所憎恶」(箴言16:5)。守道德的人啊,你晓不晓得你的骄傲在神的眼中是发臭的呢?「我必因邪恶刑罚世界,因罪孽刑罚恶人,使骄傲人的狂妄止息……」(以赛亚书13:11)。十七世纪时,巴瑟脱写过:「邪恶是一种倾向和耽溺,专要抬高我们自己超过神,或叫我们与神隔离;人类的这种倾向、性僻或隔离是专要关注自己而不是神,我将之称为自我或自私……其首要部分乃在乎一种无法无天的自私之爱。人心中的这种腐败极深,简直可以说是他天生的性向,藏存于他任何一切现行罪过的最底层;然而这必须要加以改变成为一种新的性质才行;这乃是出于神的爱才有的。它就是原罪本身。这显示了人的天性,即是无法无天的自私之爱;他所是如何,其所行亦是如何。实际上,其中包含着世上一切其它的恶行。」[54] 守道德者所赖以成功发达的这种自私之爱,几乎是世人所犯一切罪恶的中心。

   这样的人同时也大大地误会了神的律法究竟是如何应用于审判罪人的。他认为只要是人眼见不到,就无所谓邪恶了,但神施行审判不是凭着外观。斯文人若要正当审查自己的话,就必须认识,神的圣洁律法是用以监察一个人的内心意念的。基督明白地告诉我们,邪恶的意念,正如邪恶的行动一样,是构成罪的。「只是我告诉你们,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马太福音5:28)。你曾否看见一个妇女而心中动过淫念呢?若然,依神看来你就该下地狱了。「恶念存在你的心里,要到几时呢?」(耶利米书4:14)。在审判的日子,人人都要因他们心中的意念而受审判,而不只是因他们外在的行为。

   道德家所犯的另一个错是,他总是拿自己来与更差劲的人们比较。他趾高气扬,以为自己凡事顺利,因有那么多人都大大不如他。他拿自己来比较那些专事违背人间律法和神律法的亵慢人。我且问一问道德家:你拿自己来比较那些显然是奔向地狱的人们,这有什么益处呢?如此可以保证你免下地狱吗?他或许会仍然想:「我不加害于人,而且许多人夸赞我呀!」,然而神在人间所寻找的并不是一种(只在乎不害人的)消极性的公义。果园中的果树,凡不结好果子的就被砍下来,不是因它不加害于别的树,乃是因它不按照园主的意思有所出产。「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马太福音3:10)。道德家或许还会争辩,说他比许多自称有宗教信仰而自信可以上天堂的人们更公义。这看起来像是他强有力的一番辩解,他以为他的身份地位良好,但他却没有考虑到那许多自称有虔诚信仰的人们本身还是失落的,而且是走向地狱的。他分辨不出谁只徒有外观的信仰表现,而谁才是那真正得着了永生的人。他不知道基督对于那些寻求救恩者所教训的话:「你们要努力进窄门;我告诉你们,将来有许多人想要进去,却是不能」(路加福音13:24)。

   事实上,斯文人或守道德的罪人跟他所定罪的那些假冒伪善的信徒根本没有两样。假冒伪善的信徒外观上按照神的命令参加礼拜,但同时却是在犯罪,忽略向人行善。守道德者则自负,认为他对人类,尽管做不到完善,总是尽上本分了,然而在对神应尽的本分方面,他却是一败涂地。神要求人以心灵和诚实敬拜祂,当祷告,当读祂的话语,当听人宣讲祂的道,并尊祂的安息日为圣。守道德者绝不会遵行这些对神应尽的本分,却会定罪假冒伪善的宗教信徒怎样忽略了对人们该尽的本分。但以理·戴克(Daniel Dyke)对于这种守道德者伪善的情况曾写道:「不诚实的宗教信仰和不具备宗教信仰的诚实正是半斤八两。当神审判的日子,若说前者是毫无价值,则后者也是乏善可陈。宗教信仰,或谓敬畏神,所罗门王称之为百善之首;可见诚实而没有宗教信仰就像身体没有了头,简直像是一具腐烂发臭的尸体,而你居然还是那么喜爱它,以为是一种馨香的祭物而可得着神鼻孔的悦纳吗?」[55]

   守道德者其罪大恶极的一点,就是不愿意向耶稣基督屈膝或心服而称祂为主。他看不出自己对基督有何需要,他凭着他良好的存心和善行,居然就以为自己成为自己的救主了。虽然他自以为对基督采取中立的态度,基督却看待他如同敌人:「不与我相合的,就是敌我的;不同我收聚的,就是分散的」(马太福音12:30)。那些今生不靠赖基督宝血的人们,只好在来生为他们的罪过赔偿到永永远远了。圣经明白地宣告:「所以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称义」(罗马书3:20)。

   斯文人或守道德者可以用圣经中那一个富有的年轻人作代表,他来求问基督:「我该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路加福音18:18)。虽然有道德的人不花多少时间思考永生的问题,他却感觉自己为赢得永远的幸福已经尽力以求符合当具备的任何条件了。斯文人或守道德者的致命大错,就是他并没有在内心里遵行神的诫命,而且他也没有做到神所要求敬拜神的那些本分。他全然被自私自利的自私之爱所欺骗迷惑。耶稣基督对守道德的人说:「因为从里面,就是从人心里发出恶念、苟合、偷盗、凶杀、奸淫、贪婪、邪恶、诡诈、淫荡、嫉妒、谤讟、骄傲、狂妄。这一切的恶都是从里面出来,且能污秽人」(马可福音7:21-23)。

   一个受欺骗的宗教信徒的写照

   受欺骗迷惑的宗教信徒,外表上虽然遵行了有关敬拜神的那些本分,即十诫的前半部,但是在他礼拜的宗教活动中他的存心却专以自己为出发点,祈求的只是自己的擢升而不是神的荣耀。他经常地出席公众礼拜聚会,经常地聆听神的道,也领受浸礼并主的晚餐。他也许像那位向基督开口发问的律法师(路加福音10:25-29),对神的道很有认识,是博学之士。他也许像基督在比喻中所指出的那位法利赛人一样很会祷告(路加福音18:9)。他也许像亚哈王一样会禁食(列王纪上21:27),又像以赛亚时代那些假冒伪善者一样禁食(以赛亚书58:3),他也许十分敬重那些宣讲神信息的传道人,正如扫罗对待撒母耳一般,甚或招待他们到家中(路加福音14:1);然而,尽管他具备了一切宗教信仰的外表,但他内心里却是受迷受骗,除非他悔改,他终究要死亡并下地狱。「因为割礼、浸礼、听道、接纳并一切属于这类信仰告白的外在表现,说起来只不过是像基督徒所穿的外袍罢了,这种外表连非基督徒也可以装扮出来。」[56] 假若魔鬼无法拉人转去拜偶像,那他就会设法叫人仅在外表的侍奉和敬拜的礼仪上自满自足,使他们始终妄信这就是神向人所要求的全部了。

   有宗教信仰的罪人,在其实践信仰的外表礼仪上会是严守规矩的。凡是在世人眼光可观察的事情上他就作得精细,但其余的他就随便了。他很像那些要来听先知以西结的人们,他们是「弟兄对弟兄彼此说:『来吧,听听有什么话从耶和华而出』。他们来到你这里如同民来聚会,坐在你面前仿佛是我的民;他们听祢的话却不去行;因为他们口多显爱情,心却追随财利」(以西结书33:30-32)。他们虽听见了神的话,却不去行。这种有宗教信仰的人虽专心上教堂、祷告和读经,但他对神的吩咐只是部分的有限顺服。他自行选择他要遵守什么或不遵守什么。「一个假冒伪善者(特注)的顺服总是有限而很小气的顺服。其顺服若不是只限于能使他感到舒服、安全、有名誉、有利益、有愉快等等一类的诫命,就是局限于诫命的皮毛部分而总是不肯进深到诫命中内在而属灵的部分。」[57] 他就像箴言7:14-15所说的那个妓女一样,她对所要拐诱的愚蠢少年人说:「平安祭在我这里;今日才还了我所许的愿。因此我出来迎接你,恳切求见你的面,恰巧遇见了你。」正像那妓女一样,他对宗教信仰外面仪表上做到佳美至极,以至他对自己的罪过竟然宽松而不检点。他又像所罗门在传道书5:1所提到的那种宗教信徒一样:献上了愚昧人的祭,却不知道所作的是恶。

   特注:重要的是要晓得,一个人也许是假冒伪善者,而他却不自知。「有些人既自欺又欺人,以为他们并非假冒伪善者,自信其诚实真挚,自称他们绝非伪君子,但他们却如前者一样正是地地道道的伪君子,因他们貌似虔诚而真挚,然而他们实在并非如此,虽则他们自以为然,自称是真实的基督徒,但他们根本不是。」理查特·巴瑟脱,《著作集》,卷一,第176页。(Richard Baxter, Works, Volume I, p.176)

   宗教信徒会利用宗教来达成他本人的目的和意图。这使得他的良心感觉安舒,像是给他自己穿上了尊荣体面的外袍。他广行善事,博得众人的称赞与夸奖,或许这样会给他带来财利和富裕。清教徒汤姆斯·布碌克司(Thomas Brooks)写道:快乐、利益和名誉就是假冒伪善者今世的生活目标:「这三样东西就是他所尊崇、事奉和甘愿牺牲献身的对象。假冒伪善者的目标是腐败而自私的……一个假冒伪善者专为自己的名誉而活,专为自己行动,又专求自己的益处。只要我可以获得利益、有成绩、有名誉、得人称赞就好,一概不管神是否得着荣耀。」[58] 「不,无疑地,在其宗教信仰当尽的本分上,不拘是祷告、听道、读经,或是在任何其它行为上,他们总是为满足自己,但他们却一直以为这样做是在事奉神;然而他们对神所行的最敬虔事奉作为,顶多也只不过是像一些谄媚者对待他们的君王或老板那样虚浮,为的仅仅是使他们得一点恩宠,或猎取一些利益或一些方便而已。」[59] 神的名虽常挂在他们的嘴唇上,却是远离他们的心(耶利米书12:2)。「恨耶和华的人必来投降(或译:必假装来投降)」(诗篇81:15)。

   这种人的宗教信仰是从别人那里借过来的。他好像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他们也出去听施浸约翰讲道,约翰却警告他们:「不要自己心里说,有亚伯拉罕为我们的祖宗」(马太福音3:9)。这种人经常出现在热心的基督徒中间,以为跟他们作伴、同在一起便算是他们的功德了。「他有一位好父亲,正如玛拿西也有好父亲一样;或是有一位好朋友,正如亚希多弗也有好朋友一样;或是有一位好主人,正如基哈西也有好主人一样。他在良好伙伴当中常常提到这些事,好让自己显得相当了不起……他常提到一些知名人士,他认为这样也许可以博得人家称誉,认为他同他们一样德高望重。」[60] 若是有多位好基督徒甚至传道人也称赞他,就更加使他自信其信仰生活是健全的了,仿佛只要一个虔诚信徒拍了一下他们肩膀,便等于保证他可以进入天国一样。然而依赖别人的好评是徒然无益的!瓦特逊写过:「一个人尽管在别人眼光里如同黄金或珍珠,但神却审判他是被遗弃的银一般;别人也许以为他是圣徒,但神却将他的名字列在祂的黑名单上。犹大也曾被其余的使徒看作是一个真门徒。」[61] 凡他所做的事,也许只是出于风俗习惯,或是由于教育的缘故,正如以赛亚时代神所责备的那一类人一般:「这百姓亲近我,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他们敬畏我,不过是领受人的吩咐」(以赛亚书29:13)。

   这种虽有宗教信仰而仍然失落的人,会把福音的应许引用到自己身上,但对其中警戒的话就不然了。他只要听到传道人讲论神的慈爱和怜悯就满足了;他却不喜欢听到圣经中那些艰难的要求或严厉的教训(路加福音14:26-33)。越是少讲罪恶和圣洁,他就越是悠然自在。他认为一提到顺从便是律法主义,便违背了福音中的恩典。他专爱听到白白得赦免、无限的恩惠以及得赎者永远的快乐。古时有一般人对先知们说:「不要向我们讲正直的话,要向我们说柔和的话,言虚幻的事」(以赛亚书30:10),他们与这些人很是相像。他是多嘴的人,但绝少结果子。他是住在空中楼阁的人,是把房子建立在沙土上面的人。基督警告过这类人:「惟有听见不去行的,就像一个人在土地上盖房子,没有根基;水一冲,随即倒塌了,并且那房子坏得很大」(路加福音6:49)。

   这种徒有虔诚外表的人,虽然时常谈论到自己的经验和宗教上的事,但在日常生活中,比起世上的事务来,他极少想到神或天堂。在灵性方面,论到宗教信德上的私人造就,他乃是一个懒惰的虫。他很少花时间祷告,与神摔跤,因他的心全被世界和世俗杂物所霸占。他说不定对于世界和世俗杂物有一千分思虑,而对于神却只有一分的思虑,然而他仍旧安慰自己,以为他的灵魂是安全稳妥的。他贪婪的心乃是以要努力维持家庭生计,或多赚钱以便为神的工作多作捐献等为借口来加以隐藏。「这些不曾分别为圣的人们,其思想意念究竟所为何来?岂不是仅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吗?……一个人的思想专追求贪欲,另一个人则追求污秽的情欲,又另一个人则不追求别的却专求自私的好处……或早上或晚上,或在家或出外,比起那些已经分别为圣的人们专一思想神或天堂或奔跑天路等等,这些未曾分别为圣的人们却只专顾自己,专求自私的利益,专跑财利之路等等。」[62] 基督责备那些贪婪的宗教信徒说:「你们要谨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贪心,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路加福音12:15)「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财利)」(马太福音6:24)。

   这种宗教信徒以为自己是基督的门徒,但实际上他对真理的知识是毫无体验的。他最大的错误乃在乎误认自己确是有所信奉,而实际上他只是相信着自己的信心而已。他以为他全然信赖神,但实际上他靠赖的只是自己本身。他加强自我欣赏的作风是由于以下这类理论:「我信,因我是相信着其他有信的人们所相信的一样的东西!」[63] 他信靠神,也许就像是一个人把一件小包裹或一些过时无用的东西交托某人一般,却是不敢交托重要宝贵的东西。何以见得呢?只看他面对苦难时,或现世危险和试炼临头时的反应即可了然。他面对这类艰难的时候,其实也只是影响到外体而已,他的信心却不翼而飞了。神优待他时他就信神,然而一旦有困难来到,他的疑惧忧虑就出笼了。戴克论到这类人时写道:「这些人,原来很有把握地承认他们相信神早就为他们的生命有超然而荣耀的丰富预备,却是不能够相信神必定也会在今世为维持其生计的需要而有了妥善的预备;难怪危险临头时,他们就发抖惊慌。」[64] 神有话说:「你信神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错;魔鬼也信,却是战惊」(雅各书2:19)。魔鬼也信、也怕、也颤抖。这种人信了虚谎,只是自我陶醉而已。他的信是一种幻想:乃是信赖自己本身和自己的抉择。有罪的宗教信徒啊,你好像撒狄教会的人们一样:「按名你是活的,其实是死的」(启示录3:1)。

   宗教信徒所愿望的是基督所供给的福气,却不要圣经所介绍的基督其人。他虽愿意与基督共享永远的福乐和天堂,却不愿意他的生命在今世经过改变而成为圣洁。他愿意得着基督的赦免和救赎,却不肯顺服基督的规矩和管治。他愿意基督供给他属世的福分(发财、健康、快乐等等),从基督得着荣耀,却不愿意基督来吩咐他或管治他。他同那些假冒伪善者一样说:「我们不愿意这个人作我们的王」(路加福音19:27)。他只喜爱他自己所造作出来而仅存在于他自己幻想中的基督。他真实的欲望就是要得着属地的福乐,而不是属灵的福气。他只愿意等到死后上天堂领受福气(因为天堂总是比地狱好得多),却不愿意离开他地上的财宝(马可福音10:21-22)。他亲近神是为要从神有所获利,却不愿变卖他一切所有的去得着神(马太福音13:46)。他有基督只因他自认自己拥有基督,然而恐怕连基督本身所说的话也叫不醒他。

   这种有宗教信仰的罪人,虽然其行为本身可能是好的,但他所作所为的内心动机却是不对的(骄傲、自私自利、贪财等等),而这样就是等于毁坏一切了。神是衡量人心并监察人们所作一切事背后的动机的(箴言16:2)。若是内心的动机不对,则外表上的行为不论怎样都不能赢得神的喜悦。神所要求的是,人人都要在其一切所行所为的事上荣耀祂。诱导着假冒伪善的宗教信徒来参与服事工作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呢?「一个假冒伪善者,在其所行的一切事上都以自私的目的为原动力;自我就是首要的引擎,自我就是促使假冒伪善者的其它众多轮子都转动起来的那个大轮子。假冒伪善者之所以表白宗教信仰的原因,只是想满足他们的私欲,实现他们属肉体的目的;他们不是在服事主,乃是在服事他们的肚腹……,从来没有人可以超越他的生命原则,所以一个假冒伪善者既然不具备比他自己更高的原则,可知他所行的一切终究也是止于他本身的……,一个假冒伪善者总是把自己本身当作他一切服事的终极目标。」[65] 胡克写道:「一种徒具外表形式的赞同,并不见得就可以叫我们的信仰称为是健全的。我们必须注意到一切行为表现当中其存心是否廉正。」[66] 先知玛拉基时代的那些有宗教信仰的犹太人向神献祭,可是神并不予悦纳,因为他们的动机是错误的:「你们将瞎眼的献为祭物,这不为恶么?将瘸腿的,有病的献上,这不为恶么?你献给省长,他岂喜悦你,岂能看你的情面么?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儿子尊敬父亲,仆人敬畏主人;我既为父亲,尊敬我的在哪里呢?我即为主人,敬畏我的在哪里呢?」(玛拉基书1:6、8)。「恶人的祭物是可憎的」(箴言21:27)。若是心中内在的动机错了,那些徒具外表形式的宗教行为就是神所不喜悦的。

   这种宗教信徒不想被别人判定自己得不到从神而来的平安,所以他无法忍受神的话语对于他的信仰告白有所究查鉴别是否真诚。他不要别人问起他对于神有否亲身经历。虽然他自己蛮以为他的情形良好,他的平安却非来自神,乃是自我陶醉而已。他正是回应着愚昧人的话语:「我虽然行事心里顽梗连累众人,却还是平安」(申命记29:19),但始终不肯跟大卫一样地说:「神啊,求祢监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诗篇139:23-24)。他宁可让别人认为他自己的情况良好,因他自我感激不错,也不愿让别人使他正视自己,或让神监察他。这种宗教信徒正巧被基督的话所定罪:「所以你们应当小心怎样听;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凡没有的,连他自以为有的也要夺去」(路加福音8:18)。

   薛伯特描述过这类人:「其心意,既然根深蒂固地认为自己处于如此优良的状况中,就硬是不肯根除掉这种自夸。如今你们这些依老卖老根深蒂固却腐败不堪的信徒们,既然已经长久习惯于自我夸耀,就始终不肯承认自己一辈子竟然是如此的糊涂虫,何况还要加以除旧布新再重立根基……人们变成邪僻而随着年事增加却只晓得自我欣赏,以至极少或简直是不会自行纠正改过。因此,这类人士虽渴望被人看成是诚实敬虔的基督徒,却从来不反省一下本身或许是败坏的,所以也就受不了别人来探索其真相或怀疑其心中仍然腐败。」[67]

   这种其实是失丧的宗教信徒正是圣经里提到的法利赛人所预表的;他们所行每件事外表上是好看的,但内心里却充满着死人的烂骨头;又像底马一样,先是和使徒保罗同工传福音,后来却离弃了基督,「贪爱现今的世界」过于爱神;也像加略人犹大,原是受众使徒之信托保管钱囊的,但当他发觉其属地的富贵梦无法实现时,竟然为了三十两银子而出卖了基督。

   凡是在自己的道德修养以外再附带加添对基督的信仰者,是最难指责其信仰为不健全的人,因为他要算是所有人当中最受欺骗迷惑的了。诚然,凡是追求自私的生活而同时却误认自己是正在跟随基督,这乃是自我欺骗最普遍的情形之一。凡行善以便博得人们爱戴和称赞的,其根基乃在乎于自傲之心而不在于基督。你只不过是服事自己而已。你的外表生活,依你和别人看来也许像是神所悦纳的,但其根本却是自我,那正与基督教相反。这种宗教信徒罪大恶极,其错谬乃是,他事奉神的所行所为尽是出于不健全的原则和腐败的存心。他内心里的原则丝毫与神的荣耀无关,只是有助于追求自我炫耀罢了。神对这类宗教信徒却说:「你虽用碱,多用肥皂洗濯,你罪孽的痕迹仍然在我面前显出。」(耶利米书2:22)

   人心的写照

   读者啊,你在以上任何的人物类型中认出你的本相来了吗?凡像这些人物的就是在直奔地狱哪。你的道德修养有多高,你有何等虔诚信仰,或比起别人来你是何等良善,这都无关紧要。神不按照人的法度来施行审判。祂看见你所作的一切,知道你的一切思想和动机:这些动机,因着自私之爱的盲目引诱,恐怕连你自己也受欺受迷而觉察不出来。「有一种人,自以为清洁,却没有洗去自己的污秽」(箴言30:12)。你是否也正是这一节经文所描述之人的其中之一呢?你是否眼里看自己为清洁,却仍然被你本身的罪恶所污染呢?你曾否看透你的内心在主面前是那么邪恶腐败呢?你曾否因你内心所存的邪恶而来到主面前痛切忏悔过呢?你是否不常祷告,不常阅读神的话,却贪爱世界呢?你是否实在爱慕着耶稣基督胜过全世界和其中的一切呢?你参与宗教礼仪和事奉的真实动机何在?

   下面所引述的例证,就是罗连·勃特纳(Loraine Boettner)从施密斯先生(W.D. Smith)的著作中所引用的,或许可以帮助你省察你在神面前的情况如何:「我们也许可以在一帮海盗集团中发现许多事情其本身是好的。虽然他们蓄意违抗政府的法令,他们却有着一套自己的法规和准则,是他们所严格遵守的。我们发现他们当中也讲勇气和忠诚,还有许多其它事情令他们表现着海盗的本色。他们或许也做到许多事情,刚巧是政府法令所要求的,然而其所行所作却不是为要顺服政府的要求,只是为要遵行他们自己的法规。比如说,政府要求诚实,而他们也许正巧在彼此间待人接物或分配脏物时严格讲究诚实。然而依政府看来,或依一般行事为人的原则而论,他们整个儿的生活行为正是一种最最邪恶而不诚实的表现。由此可见,只要他们继续叛逆政府,则不管他们做什么事,都总是不能够向政府证明他们是安分守法的公民。他们首先必须放弃叛逆,要向政府投诚而且恳求宽恕。照样,所有的人们按其天生的性情都是反叛神的;虽然他们也许踫巧会做出神的律法所要求的事情来,并且正是因此而表现出做人的本色来,但实际上他们对神和其律法却毫无效诚。相反地,社会上的法规、对公众言论的尊重、私人的利益、他们在世人眼前的品格表现或其它一些世俗或邪僻的动机等等,才是他们奉为至高无上的;至于他们的心和生命所赖以保存的那一位神,却是淡然忘却了;或者就算是神偶尔也被纪念一下,而神的吩咐则是狠狠地被回绝了,神的训诲是被藐视了,这说明人心总是顽劣反叛而不肯顺服的……。施密斯先生又说,那些没有更新重生过的人们,其良善行为本身虽然并不都罪大恶极而无可救治,却总是因有缺陷以至有罪。他们所缺的是那唯一能叫他们在神眼前显为公义的原则。按照海盗的例证,显而易见的事实乃是他们一切所行所为都是得罪政府的。只要他们继续做海盗,他们行船航海,他们补修和装配船具,甚至他们吃喝等等,依政府看来就全都是罪恶;因为他们那些行动或操作只不过是诸般的方便措施,能叫他们继续把海盗的勾当干下去,都表现着他们反叛生活的诸多形态。罪人亦皆然。既然居心不良,就使每件事都在神面前败坏了,连他们那些平常的业务工作亦不例外。因为神那坦白率真的话说:『恶人的灯(或译发达炫耀)乃是罪』(箴言21:4)。」[68] 既然心地不健全,由此所发的一切行动也都是腐败的,连那些在人眼中看为好的事亦皆然。

   我们且细察一下神对人心是如何看的:「谁能说,我洁净了我的心,我脱净了我的罪?」(箴言20:9)。你们有谁能说从来没有犯过罪呢?「惟独恶人好像翻腾的海,不得平静,其中的水常涌出污秽的淤泥来」(以赛亚书57:20)。「古实人岂能改变皮肤呢?豹岂能改变斑点呢?若能,你们这习惯行恶的,便能行善了」(耶利米书13:23)。你能用你的良好意愿或你的信仰礼仪改变你那邪恶的心吗?「我们都像不洁净的人,所有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以赛亚书64:6)。甚至你作了当行的善事,人家也认为是公义的,但在神面前却都是腐败而恶劣的。「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耶利米书17:9)。

   人人生来都带着罪污。他们每天的生活都在神面前增加并恶化着他们的罪谴。人心比万物都诡诈。人们总是爱自己本身而不肯遵照神的律法来省察自己,常常设法减轻他们的罪谴或置之不理。当他们污秽时,他们偏偏以为清洁。当他们邪僻时,他们偏偏以为纯正。当他们失落时,他们偏偏以为是得救了。这一切的欺瞒,临死时就都要停止,但那时候却太迟了。你打算如此欺瞒自己,要到多久呢?亵慢的罪人自欺自哄,却不肯相信神痛恨一切罪恶而且必然按祂的约定要对罪恶加以惩罚。有道德表现的罪人自欺自瞒,却不了解神非但观看人的外表的行为而且也重视其心怀意念。有宗教信仰的罪人自欺自骗,却不相信神不仅只看敬拜礼仪的外表而且还要严察内心的动机。你如此生活在自我欺瞒的状况之中要到几时呢?你还要继续自我陶醉到几时呢?而竟不晓得神对你的恶行正是满怀震怒哪!

   你邪恶的心就是你所犯一切罪过的根源。耶稣基督说过:「因为从里面,就是从心里发出恶念、苟合、偷盗、凶杀、奸淫、贪婪、邪恶、诡诈、淫荡、嫉妒、谤讟、骄傲、狂妄;这一切的恶都是从里面出来,且能污秽人」(马可福音7:21-23)。你的罪正是你最大的仇敌,是你最大的问题,而且在耶稣基督以外,你是毫无办法加以妥善处置的。耶稣基督正是神所赐唯一解决罪恶问题的答案。惟有基督为了众人的罪曾经钉死在十字架上,承担了人所当受的罪刑。「基督既然一次被献,担当了多人的罪」(希伯来书9:28)。「如今在这末世显现一次,把自己献为祭,好除掉罪」(希伯来书9:26)。基督来是要为罪而死,好叫一切被罪所污染而该死的人们可以脱离罪。只有藉着完全降服而归信耶稣基督为主,人才能在神面前得以称义。「信子的有永生;不信子的得不着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约翰福音3:36)。凡是不理睬耶稣基督(像亵慢人或有道德素养的人所行的),或只用嘴唇敬奉而不是将全心献给祂(像那失丧的宗教信徒所行的),都是致命的错误。当警醒,当悔改你那犯罪的生活,用你的全心归顺耶稣基督为主吧!

   「你们敬拜事奉神,当祂好像是一个小孩、一个偶像,或是一个稻草人;以为神不知道你的心境,以为祂只喜欢一些玩具,喜欢听谄媚的话语或表演作秀,喜欢反复念诵的一些词句或在无台的人间戏场演戏给祂看;你以为是这么回事吗?你知道不知道你所奉献的是什么,究竟是奉献给谁呢?祂的权柄是全能的;祂的荣耀光辉是远超过太阳千万倍的;祂的智慧是无穷尽的;有亿万的天使不停地事奉祂;祂是你的王又是审判的主;祂憎恶假冒伪善的人……你所得的救恩是何等的严肃庄重,岂可容许你这样随便玩忽!宁可你去焚烧一座城而玩乐取笑,却千万不可拿你的灵魂开玩笑以至沦落到地狱中去。那时你必发觉地狱不是可以开玩笑的。如果你轻慢你的救恩而沦亡了,那时你会有何等下场呢?如果你故意错过机会,错过得救的方法以及恩典,以至无法挽回,那么你就永远灭亡了。」[69] 「你岂不知亘古以来,自从人生在地,恶人夸胜是暂时的,不敬虔人的喜乐不过只是转眼之间么?他的尊荣虽达到天上,头虽顶到云中;他终必像自己的粪一样灭亡;素来见他的人要说:『他在哪里呢?』」「凡忘记神的人,其景况也是这样;不敬虔人的指望要灭没」(约伯记20:4-7;8:13)。

<<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