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来临
终于,这位众人等候已久的王来了。
万王之王为了使他的名得着称赞, 亲自来拯救一群子民,来赎买那些失丧的人。多年的黑暗之后,世界之光,那真光,终于来到了这个世界(参见约1:9)。在漫长的沉默之后,永恒的道(与神同在,且就是神)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好叫父神被人认识(参见约1:14、18)。正如神所应许的那样,这位王真是大卫和亚伯拉罕的子孙(太1:1)。然而,与此同时,这位王是以肉身显现的神,与我们同在的神,正如先知曾经预言的:
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应验主藉先知所说的话,说:
“必有童女怀孕生子,
人要称他的名为以马内利。”
(“以马内利”翻出来就是“神与我们同在”。)(太1:22-23)
无限的上帝之子成了一个婴孩,永恒的上帝之子成了一个人。这个人,这位君王,被取名叫做耶稣,“因为他必将他的子民从罪恶中拯救出来”(太1:21)。在耶稣里,永存的道成了肉身,主亲自来到百姓中间,为要完成父托付给他的使命。耶稣是神的爱子,是父所喜悦的(路3:22)。与亚当和以色列不同,耶稣的一生始终尊荣父、讨父的欢喜。于是,神的儿子经过了水的洗礼,被赐予圣灵后,就被引到旷野与撒但争战。撒但,就是神和他百姓的大仇敌(路4:1-2)。
这魔鬼,即古蛇,在耶稣事工的一开始就试图阻止他。在亚当、亚伯拉罕、摩西、大卫、所罗门和以色列跌倒的地方,耶稣却凭着他对神圣善话语的信靠而站立得稳。耶稣向所有人显明他真是神忠信的儿子(参见路4:1-13)。在旷野得胜之后,耶稣开始传讲神的福音。他宣告道:“日期满了,神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可1:15)他把追随他的人招聚在一起,教导他们有关他国度的事(参见太13)。耶稣在地上侍奉时,神的掌权和统治被有强有力地表明出来。
耶稣就是那一位要兴起像摩西的先知。如同摩西,耶稣也在以色列中行了各样的神迹奇事,在众人眼前显出神的大能(参见申18:15,34:10-12)。耶稣医治病人,用天上的粮食喂饱了成千上万的人,甚至使死人复活。但是,耶稣不是世人所期待的那种王。耶稣所宣告将要来临的国度不是一个通过世俗手段建立起来的王国。耶稣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我的国若属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约18:36)
讲道与教导小贴士:
四部福音书都是关于耶稣的,我们却容易对他视而不见,反而把我们讲道或教导的重点放在次要的事情上。例如,你逐章地教导《马太福音》,当讲到《马太福音》8章23节至9章8节时,你会如何处理这段经文?这里有三个故事,描述了耶稣所行的不同神迹。你可能会在里面寻觅到丰富的小要点,却错失了整个段落的重点。因为这段经文中记录的三个事件是如此地令人惊讶:平静风和海(8:23-27),医治被鬼附的人(8:28-34),医治并赦免一个瘫痪的罪人(9:1-8)。那么这段经文的重点到底是什么?答案是:耶稣就是满有权柄的那一位!他的权柄凌驾于万有之上——整个受造界、鬼魔、罪或疾病都在他的权下。在传讲或教导福音书时,你务必要重点突出耶稣,不要迷失在其他次要的信息之中。
甚至,耶稣也不是他自己的百姓所期望的那种君王。“他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约1:10-11)就连耶稣的门徒一开始对他的使命和目的也感到困惑。耶稣一再向他的跟随者表明,他不会得到接纳和称颂,而是会被弃绝。他不会被人敬重和爱戴,反而会首先被出卖,甚至被当成罪犯,在罗马的十字架上被处死。
这位众人切望已久的王,将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国王受苦并拯救 君王耶稣前方的道路径直通往十字架。正如耶和华藉着先知所说的,他的仆人将代替反叛者受苦而使他们得救。也正如《创世记》3章15节中耶和华所应许的,夏娃的后裔有一天要击碎蛇的头,他的脚跟也要遭受重创。在十字架上,耶稣背负着罪的可怕诅咒,作为罪人的替代者被献上。他在十字架上大声呼喊:“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太27:46)在十字架上,耶稣作为祭物为罪人流出宝血,建立了神曾应许的新约(路22:20)。 在十字架上,国王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太26:28)。
耶稣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可10:45)。而且《腓立比书》2章6至8节还说:
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耶稣成了那位完美的替代者,他替代我们承受了罪的刑罚。这是他的百姓何等迫切所需的。
献祭制度所指向的一切,都在这位“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约1:29)身上实现了。正如保罗在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信中说:“神的应许不论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林后1:20)福音书的作者显明耶稣就是那真正的无瑕疵的逾越节羔羊,被杀以遮盖他百姓的罪,并借着一次更美的出埃及来拯救他们脱离审判(路9:31;约19:36)。
没有什么能阻挡耶稣救赎他百姓的计划。甚至死亡也不能。他的爱比死更强大,比阴间还要深。
第三天,耶稣从死里复活。第一批来到空坟墓的人遇到了天使。天使告诉他们一个惊人的消息:“不要害怕!我知道你们是寻找那钉十字架的耶稣。他不在这里,照他所说的,已经复活了。你们来看安放主的地方。快去告诉他的门徒,说他从死里复活了。”(太28:5-7)
藉着从死里复活,君王耶稣开始了新创造的工作。旧约早已应许了这工作。透过基督的复活,这末世的现实强有力地进入了现今的世代。甚至罪恶的诅咒、死亡的权势也无法将万王之王拘禁在坟墓里。耶稣从死里复活,显明自己正是他在地上的传道生涯里始终传讲的那一位。
两千年后的今天,主耶稣呼召所有反叛者转离他们的罪并信靠他。耶稣要求所有世人以信心来回应他,否则他们已被定罪(参见约3:16-18)。这位复活的君王应许要救一切信他的,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
讲道与教导小贴士:
四福音书花了大约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载耶稣在世的最后一周,这一周包括了耶稣被钉十字架和复活。其余三分之二的篇幅则是为让我们了解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上耶路撒冷去,被交给祭司长和文士,被定死罪,被交给外邦人,被他们吐唾沫、鞭打、钉死的那一位(参见可10:33-34)。
这位拥有权柄的耶稣,谦卑地走向十字架,为救赎一群悖逆的、曾藐视他权柄的百姓而死(太20:25-28)。这位在第三天从死里复活并拥有“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的耶稣,配受我们一切的崇拜(太28:17-18)。实际上,他要求并且配受整个世界的崇拜(太28:18-20)。毫无疑问,所有基于福音书的讲道都应当以他为中心!
当我们从福音书中传讲基督时,应该遵循傅格森(Sinclair Ferguson)睿智的建议,“要倾注我们的精力去欣赏、探索、阐释和赞美耶稣基督。”*
*——引自马哈尼(C. J. Mahaney)撰写的“对傅格森的访谈”,收录于马哈尼的《以十字架为中心的生活:让福音居首位》(Living the Cross Centered Life: Keeping the Gospel the Main Thing, Sisters, OR; Multnomah,2002)一书,51页。
国王差派 耶稣从死里复活,向天地万有显明他是那全能的王。连死亡也无法拘禁他。
基督复活后对门徒们说:
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
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
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
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8-20) 耶稣呼召他的门徒去使更多的人作他的门徒。跟随这位国王意味着帮助其他人跟随这位国王。因此,耶稣委任他的跟随者到世界各地,使万民作他的门徒。这位大卫的子孙要治理万国,这位亚伯拉罕的子孙要藉着他的福音祝福万邦。
基督的这项艰巨使命绝不可能靠孤身一人完成。因此,君王耶稣提醒他的跟随者,他有大而可畏的权柄和安慰人心的应许——他与他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为了最终与他的门徒永远同在,耶稣把他们留在了世上。他领门徒“到伯大尼的对面,就举手给他们祝福。正祝福的时候,他就离开他们,被带到天上去了”(路24:50-51)。
耶稣早已明确说过,他将回到天上去,并差遣一位保惠师来帮助他们,使他们得着能力来跟随他、向全世界作见证。耶稣也清楚地表明,他将给教会权柄,凡教会在地上捆绑和释放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和释放(太16:19,18:18)。耶稣有意在这世上留下代表他主权统治的外交使团或前哨要塞。
在即将升天的时候,他告诉众门徒:“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徒1:8)据耶稣说,圣灵的降临将伴随着世人的知罪和自责(参见约16:7-11)。
于是,耶稣升天后,他和父神在五旬节将所应许的圣灵浇灌他的教会(参见徒2:1-41)。就像他曾经应许的那样,我们发现神的灵在信徒里面生发出了宣扬福音的胆量,神的灵也让罪人知道他们迫切地需要悔改并相信福音。
举个例子:胆怯的彼得曾在主耶稣被卖的那个晚上三次不认他。当彼得被圣灵充满,就开始放胆宣告耶稣按照神设定的计划死了,又在权能中复活,现高升在天上。彼得继续讲道:“以色列全家当确实的知道,你们钉在十字架上的这位耶稣,神已经立他为主、为基督了。”(徒2:22-24、33-36)
彼得在五旬节讲道的信息很明确:耶稣死了,又复活了,唯独他是复活掌权的王。唯独耶稣被高举在父至尊的右手边。于是,三千名叛军在那天为自己的罪深深懊悔,信了君王基督(参见徒2:41)。他们领受了真理的话语,就按照耶稣的吩咐受了洗。
那天在耶路撒冷所发生的事只是一个开始,后来在其他地方也不断上演,最终这样的事情不仅在犹太人中扩散,也在外邦人中扩散。神藉着亚伯拉罕的后裔赐福给万民的计划正在实现。地方教会被建立起来,这些教会又建立了更多的教会。当然,这些教会面临着许多阻碍,然而,即使面对逼迫,即使面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问题,也没有什么能阻止福音的推进。
扫罗是一个“向主的门徒口吐威吓凶杀的话”的人。在一次大能而恩慈的显现中,复活的耶稣呼召扫罗作他所拣选的器皿,要他在外邦人和君王,并以色列人面前宣扬自己的名。(参见徒9:1、15)主拣选了一个逼迫他教会的人,出于恩典将他转变为一个在整个罗马世界为君王耶稣作见证的人。
就这样,藉着彼得和保罗(以前称为扫罗)为首的使徒们的事工和见证,以及成千上万无名的基督徒,福音满有能力地被传开了,教会也在各处扎根。“那时,犹太、加利利、撒玛利亚各处的教会都得平安,被建立;凡事敬畏主,蒙圣灵的安慰,人数就增多了。”(徒 9:31)藉着遍布在《使徒行传》里的这种简笔画式的记述,路加记载下了教会不可阻挡的发展情况。这些陈述都在表明耶稣是王,他的国最终将会被完全地建立(参见徒6:7,12:24,16:5,19:20)。
耶稣在他升天前,曾向他的门徒讲说神的国(参见徒1:3)。在《使徒行传》的结尾,我们发现保罗在罗马做着同样的事情:“从早到晚,对他们讲论这事,证明神国的道,引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书,以耶稣的事劝勉他们。”(徒28:23,另参见28:31)关于君王耶稣过去所做成、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已经从耶路撒冷传到了犹太和撒玛利亚,并最终传到地极。就像他所应许的那样(参见徒1:8)。
讲道与教导小贴士:
在《使徒行传》里,路加把重点放在神救恩的应许是如何藉着在基督里展开的计划得以成就的。我们在传讲或教导这卷书时,也应当强调这一点。路加运用了几个圣经神学主题:“末世”的到来;死人复活的盼望;国度的复兴;外邦人的归主;所应许的圣灵的浇灌;福音要从耶路撒冷开始,直传到万邦。《使徒行传》不仅是使徒的行传,也是复活的主耶稣的行传。*
*——参见艾伦.汤普森(Alan J.Thompson),《复活的主耶稣的行传:路加对神展开的计划的描述》(The Acts of the Risen Lord Jesus: Luke’s Account of God’s Unfolding Plan,Downers Grove, IL: InterVarsity Press,2011年。
国王统治 在旧约中,我们读到众先知呼召百姓要信靠耶和华,并在他的统治和治理下过爱与顺服的信心生活。同样,关于在复活作王的耶稣的统治下的生活是怎样的,新约的书信也作出了解释和应用。
这样,整本圣经都能让信徒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保罗写道:“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3:16-17)
在新约的书信中,圣经作者都遵循一致的模式。他们把重点放在阐明君王耶稣的身份,以及他为不配的罪人所成就的恩典之举。最后,他们呼召读者在信靠顺服中跟随他,使他的名得着荣耀。
保罗在写给歌罗西教会的信中,首先描述了主耶稣的崇高,他对万有都拥有主权:
爱子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
因为万有都是靠他造的,
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
或是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
一概都是藉着他造的,又是为他造的。
他在万有之先,万有也靠他而立。(西1:15)
他是无与伦比的万有之主。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位万有的主宰竟然“藉着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西1:20)。
这就是主耶稣。他是信徒托付永生的盼望和信任的那一位。他是死而复活的那一位。他使所应许的新约得以成全,使人得以一窥神的新创造。
而这就是教会:被基督的宝血所买,被他的圣灵充满和招聚,因信福音而联合,被他的话语所支配,向天上执政的、掌权的展示神百般智慧的一群百姓(参见弗3:10)。教会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参见彼前2:9)。
那么,教会,神的子民,应当怎样来回应这位荣耀的国王呢?“你们既然接受了主基督耶稣,就当遵他而行,在他里面生根建造,信心坚固,正如你们所领的教训,感谢的心也更增长了。”(西2:6-7)保罗用《歌罗西书》其余的篇幅向所有为了基督的荣耀,在弯曲悖谬的世代、与神敌对的世界里跟随耶稣的人,颇有智慧地解释了这两节经文的意思。
虽然耶稣已经复活掌权,但他的跟随者仍旧生活在已然和未然的张力中。虽然君王耶稣正在建造他的教会,但他的国还未最终在荣耀中建立。耶稣先受苦,然后进入荣耀,跟随他的人也要如此。
彼得写信给分散在罗马帝国各地的一群信徒,他强调了神在基督里的怜悯所带来的今世的祝福和未来稳固的产业:“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他曾照自己的大怜悯,藉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重生了我们,叫我们有活泼的盼望。”(彼前1:3-9)
君王耶稣的跟随者有活泼的盼望。信他的人已然经历到了这种盼望,但还有许多未成的事。信徒现在受苦,但当基督再来时,他们就要在基督里得荣耀。这荣耀的盼望,即便在艰难的试炼和逼迫中,也能激发出信靠顺服我主我王的生命。
注意彼得是如何谈论基督徒的生命的:
所以要约束你们的心,谨慎自守,专心盼望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所带来给你们的恩。你们既作顺命的儿女,就不要效法从前蒙昧无知的时候那放纵私欲的样子。那召你们的既是圣洁,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圣洁。因为经上记着说:“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彼前 1:13-16)
这段经文包含了君王耶稣是谁以及他做了什么的真理。我们再次看到,这个真理不仅晓谕我们要顺服,也激发我们顺服的心,好叫他得着荣耀。
耶稣赋予他教会的使命是艰巨的,需要付极大的代价。信靠顺服地跟随他必然需要因福音的缘故而忍受逼迫和苦难。但是,我们不仅要欢喜期盼他的再来,也当回看并记念现在已复活升入高天的那一位,同时也曾是受苦害、被杀的仆人。
他对跟随者说:“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太5:10-12)保罗后来写道:“不但如此,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提后3:12)在这个堕落的世界中,信徒和其他人一同受苦。但与那些仍然陷在罪中的人不一样,君王耶稣的跟随者得了应许——他们要承受来自这个充满敌意的世界额外的苦难。因为世人仇恨主,就与他的百姓作对。
那么国王的追随者该怎么办?再一次,教会须要仰望她的主和救主,基督耶稣。
讲道与教导小贴士:
在传讲或教导新约书信时,请确保将使徒的吩咐与使徒所传的福音真理联系起来。书信大约占到整本新约近三分之一的篇幅。在解释书信时,你要着重讲解我们应当如何行是如何扎根或立足于真理是什么的基础之上的。福音的命令和劝诫(祈使句:“你必须这样行!”)应当从福音中对上帝恩典的阐述(陈述句:“神已经行了这事”)中引发出来。 例如,彼得吩咐他的读者“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圣洁”(彼前1:15b)。这是祈使句。但是请注意,彼得所提出的应当圣洁的要求,是如何基于他对神的救恩呼召和神的圣洁所作的陈述的。 “你们既作顺命的儿女,就不要效法从前蒙昧无知的时候那放纵私欲的样子。那召你们的既是圣洁,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圣洁。因为经上记着说:‘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彼前1:14-16)我们之所以要圣洁,恰恰是因为对我们发出救赎性呼召的那一位是圣洁的。神自己是圣洁的。我们对圣洁的追求建立在神是圣洁这个坚实的基础之上。我们若是他的儿女,就应当在一切的行为上努力地效法他。
这种“陈述—祈使”(indicative-imperative)的模式也是所有新约书信共同的结构。《罗马书》和《以弗所书》大体上都遵循这种模式。保罗在《以弗所书》1至3章阐述了神在耶稣里赐给我们的恩典何等丰富。这是“陈述”——事实是什么。然后在《以弗所书》4至6章,这位使徒给出了结论,阐述这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劝诫他的读者要圣洁。这是“祈使”——应当遵循的是什么。同样,保罗写给罗马人的信通常被理解为两部分:“神在基督里所成就的”(《罗马书》1至11章)和“人蒙召而当行的”(《罗马书》12至16章)。
这种“陈述—祈使”结构并不是新事物。它其实是一种圣经神学模式,在整本旧约里也随处可见。例如,“我是耶和华你的神,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出20:2-3)。
你们蒙召原是为此,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他的脚踪行。他并没有犯罪,口里也没有诡诈。他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他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因他受的鞭伤,你们便得了医治。你们从前好像迷路的羊,如今却归到你们灵魂的牧人监督了。(彼前2:21-25,参见赛52:12-53:12)
国王的跟随者凭着信心仰望他,直等到他再来,他们便与他面对面了。
国王归来 圣经的故事始于一位作王掌权、统管万有的神,以及一群为颂赞他而活的圣洁百姓。那么,圣经以这样一个应许作为结束就再合适不过了:复活作王的耶稣要再来、拯救、审判,并使万物更新,一群新造的子民会归入其中,神将再次喜悦与他们同住。
约翰在《启示录》中记录了圣经叙事的结尾,让我们得以窥见这个叙事最终将如何结束。得知叙事的结局将逐渐塑造我们对于此时此地跟随耶稣从今时直到末了的意义。国王的归来是所有信靠耶稣之人有福的盼望。在等待他凯旋归来的同时,他的追随者应当努力靠着恩典过自守、公义、敬虔的生活,作一群“ 热心为善”的子民(参见多2:11-14)。
基督呼召世界各处的人悔改,而拒绝的人将面临可怕的审判:“那时,主耶稣同他有能力的天使从天上在火焰中显现。要报应那不认识神和那不听从我主耶稣福音的人。”(帖后1:7-8)当这位国王归来时,世界范围内一切的反叛将被粉碎,因他们抵挡他良善、公义和圣洁的统治。耶稣宣告:“惟有胆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杀人的、淫乱的、行邪术的、拜偶像的和一切说谎话的,他们的份就在烧着硫磺的火湖里,这是第二次的死。”(启21:8)魔鬼,那自古就与神为敌的,将被扔到火湖中“昼夜受痛苦,直到永永远远”(启20:10)。
即使在审判中,这位国王也会得着荣耀。但故事的结尾不仅有审判,还有恩典的救赎。因为,将来神的国有来自各部落、各语言族群、各民族的信徒归入其中。来自世界万国被赎回的罪人会将一切的颂赞、尊贵和荣耀都归给犹大支派的狮子、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主耶稣基督。
但是,耶稣为什么配得这样的崇拜?约翰告诉我们:
他们唱新歌说:“你配拿书卷,配揭开七印,因为你曾被杀,
用自己的血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中买了人来,叫他们归于神,
又叫他们成为国民,作祭司,归于神,
在地上执掌王权。”(启5:9-10)
耶稣配得,因为他曾被杀。为了他名的缘故,他从万国中用重价买来了一族百姓。得知这一点,使得信徒们愿意忠心地向万国宣扬这一好消息。故事的结尾不仅预告了一群从万国被赎回的百姓,而且我们还看到了一个全新世界的到来。国王应许要将一切都更新,包括新的天和新的地:“但我们照他的应许,盼望新天新地,有义居在其中。”(彼后3:13)
信徒在世上凭信心行事为人,等候盼望那神所设计、所建造的将要到来的城。约翰在《启示录》中描述了这将来的荣耀:“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海也不再有了。”(启21:1)在新耶路撒冷圣城里,神这位国王将再次与他的百姓同住。罪、死亡、眼泪和痛苦将被神的同在所取代。约翰告诉我们:“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启21:4)
神的美好世界,虽然现在已被罪恶和死亡玷污,却将被更新。以前的事都过去了。不再有死亡、痛苦或眼泪。也不再有罪、败坏或羞愧。最美好的是,神所有的子民将聚集在神荣耀的同在中,聚集在他们的国王面前,直到永永远远。他要温柔地擦去他们的每一滴眼泪。造物主将再次与他的创造物同住。诅咒将被神永久的祝福所取代,百姓将完全且自由地享受这福乐。凡曾被他恩慈地寻求和拯救的人,都必将崇拜、爱慕和尊荣君王基督。
圣经所传信息的核心是神对他所有子民和受造物良善和公义的统治[1]。圣经的叙事就是一个有关神和他充满爱与恩典的计划的叙事——神这位国王要为自己挽救一群子民,使他们得以在他荣耀的同在中欢欣喜悦,直到永远。理解了这个叙事,就会把我们带到所有现实的中心。国王耶稣,愿你快来。
讲道与教导小贴士:
在传讲教导有关天国的主题时,请务必消除来世的基督徒是某种“在云中”无实体的不朽的幽灵般存在的观念。这样的侧重忘记了圣经里的相关教义:身体复活的盼望和万物的更新。
新旧约圣经预先看见,神为子民预备的在新天新地里永恒的家:“我们照他的应许,盼望新天新地,有义居在其中。”(彼后3:13;参见赛65:17,66:22)
注解:
[1]见Graeme Goldsworthy, “Kingdom of God,” inNew Dictionary of Biblical Theology, ed. T. Desmond Alexander and Brian S. Rosner (Downers Grove, IL: InterVarsity Press, 2000), p. 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