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圣经教义 > 《基督教護教學》范泰尔(Cormelius Van Til)/著
伯克富救恩论
《基督教護教學》
原著:范泰尔(Cormelius Van Til)
 
目  录
 
 
 
 
 

一、「出發點」的考量
二、羅馬天主教論「出發點」
三、「非加爾文派」的抗羅宗
四、「半加爾文派」的矛盾
五、羅馬天主教的矛盾
六、改革宗立場
七、結論:眞正的「接觸點」

 
 
救恩论
伯克富救恩论
 

第三章 接觸點
The Point of Contact

三、「非加爾文派」的抗羅宗

關於「接觸點」的問題,我們已經論及「天主教」與「抗羅宗」的基本差異。但是,並非所有「抗羅宗」都是完全忠於「抗羅宗」的原則。華腓德在其書中已經很精湛的指明此點。抗羅宗的原則是:救恩唯獨出於上帝。此眞理只有在「加爾文主義」裡才得到貫徹一致的表達。非加爾文派的抗羅宗(經常被稱爲「福音派」)認爲:上帝施行救恩,是依照「普遍主義」方式,爲要將得救與否的終極抉擇,留給每個人自己決定(華氏,上引書,頁111)。照此說法,上帝藉著基督,將一大筆錢存在銀行裡,並將此事實公告在日報上,提供給每一個來的人,滿足他一切的需要。因此,最終分析來說,是由個人自己決定:是否要加入「靠此銀行的慷慨來過活」的團體,並繼續留在其中。他們認爲上帝是用「普遍的」(universals)方法來接觸人。

在「福音派」圈子裡,是有差異存在的,但是最終而言,這些差異僅僅在於「上帝接觸個人所用的普遍方法」是較寬或較窄的方式。最終的關鍵總是在於:留給個人自己決定。「救恩進程中的特定主義(particularism),正是加爾文主義的標誌」(華氏,上引書,頁111)。所以,華氏聲稱「加爾文主義」是抗羅宗裡,唯一「未被外來入侵成分所沾染的」。上帝的行動是一切「決定存在」的終極來源。

就我們的目的而言,此處的重點是:福音派在其「人論」與「神論」中,都保留了一些天主教的東西。像天主教一樣,福音派認爲:人對自己與事物的認知,就某種程度而言,是獨立自主的,並且與對上帝的認知無關。就「接觸點」而言,可想而知,福音派是同意天主教的看法。這兩種神學形式,都是被臥底的「自然主義」成分所沾染。因此,二者均不願向屬血氣之人的基本前提一一人自己是解釋事物的終極參考點—一提出挑戰。二者都不願證明有一位「掌管一切事物發生的上帝」存在。

福音派護教學最具名望的教科書,就是巴特勒(Butler)主教的名著《類比》(Analogy)。在此,我 們的目的不是全面處理其論證,只要指出下列要點就夠了:其論證與湯瑪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所著的《抗外邦人總論》(Summa Contra Gentiles)一書中 所說的非常類似。布氏在神學上,是主張阿民念派(Arminian)的看法。因此,他假設:屬血氣的人藉著「合理的使用理性」(a reasonable use of reason),就能 正確解釋「自然的過程與組成」。屬血氣的人只要繼續運用「合理的使用理性」,來看聖經提供給他的、關於「基督和祂的工作」的事實,他很可能就會成爲基督徒。

<<上一页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