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圣经教义 > 《基督教護教學》范泰尔(Cormelius Van Til)/著
伯克富救恩论
《基督教護教學》
原著:范泰尔(Cormelius Van Til)
 
目  录
 
 
 
 
 

一、「出發點」的考量
二、羅馬天主教論「出發點」
三、「非加爾文派」的抗羅宗
四、「半加爾文派」的矛盾
五、羅馬天主教的矛盾
六、改革宗立場
七、結論:眞正的「接觸點」

 
 
救恩论
伯克富救恩论
 

第三章 接觸點
The Point of Contact

一、「出發點」的考量

首先要考慮的是「接觸點」(the point of contact)。 基督徒與非基督徒之間,有沒有雙方同意之處?有沒有雙方所共知的出發點,而從此可走向「基督徒所知,但非基督徒所不知」的目的地?有沒有一共通的方法來認識此「共知地帶」,只需將此方法應用在「非基督徒」的不知之處,即可說服他相信基督徒所知的存在與眞理?若在起始就假設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是徒勞無益的。因爲「知者」本身需要解釋,正如「所知之事」需要解釋一樣。如眾所周知的是:人的心智參與其所得的知識,是認知的主體。所以,要在信徒與非信徒之間,找到雙方「共知地帶」是極不可能的,除非雙方對「人自己的本性」有共同看法。但是,這個共同看法根本不存在。

卡西瑞(Ernest Cassirer)在其最新的著述《論人》 (An Essay on Man)中,尋索歷代以來哲學家所提供各式各樣的、關於「人」的理論。卡氏宣稱:現代關於「人」的理論,已經失去其理性中心。他說:

「人所獲得的,是全然混亂的思想。當然即使在以前對此問題的論點看法,也是有很大的出入。但是,至少還有一普遍的方向、參考架構,作爲所有不同看法的查詢參照。思考『人的問題』的指引,形而上學、神學、數學、生物學各領風騷一段時期,決定了調查研究的方向。此問題的眞正危機,是失去了能導引一切各自努力的中心勢力。此仍然是所有知識研究學科,感受到的首要問題。但是可訴諸的既有權威,已經蕩然無存。神學家、科學家、政治家、社會學家、生物學家、心理學家、民族學家、經濟學家,都從他們自己的觀點來探究問題。要將這一切特定層面的觀點加以合併或整合是不可能的。即使在各自專業領域内,也沒有共同接受的科學準則。個人的因素愈來愈當道流行,作者各自的性格傾向於扮演決定性的角色。各人任其喜好而行:最終而言,似乎每一作者都是被他自己人生觀與評估所引導。」(上引書,頁21)

此處卡氏所描述的「現代人類學」的混亂,實在是夠令人苦惱了。但至少有一點是清楚的,一般而言,現代思潮所縱情的「人觀」,與聖經所說的「人論」是不一樣的。因此,很重要的是,基督教護教學家一定要警覺到:他所傳講「基督教」的一般對象,他們的自我觀與其事實眞相是大相徑庭的。好的醫生,不會按照病人自己所作的診斷來下藥。病人認爲自己所需要的就是一瓶藥丸,而醫生知道必須立刻動手術才有救。

因此,基督教必須表明自己是真光,顯露人生經驗的事實眞相,最要緊的是顯明人自己的本性。基督教是爲人導引出「生命」與「眞光」的來源。

<<上一页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