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圣经教义 > 《基督教護教學》范泰尔(Cormelius Van Til)/著
伯克富救恩论
《基督教護教學》
原著:范泰尔(Cormelius Van Til)
 
目  录
 
 
 
 

一、「基督教神學」與哲學科學的關連
二、「抗羅宗」哲學科學的大原則
三、聖經啓示
四、自然啓示
五、自從人墮落之後
六、重生的必須
七、結論

 
 
 
救恩论
伯克富救恩论
 

第二章 基督教人生哲學
The Christian Philosophy of Life

二、「抗羅宗」哲學科學的大原則

(一)聖約

哲學與科學的整體活動的根基在於「聖約」觀念。「聖約」觀念通常是在與「神學」有關時才會論及。在神學上,它表達了人在萬事上是與上帝面對面的。永存的上帝是人與世界的創造主。永存的上帝,掌管與主導萬事的命運。這等於是將「聖約」觀念應用在哲學科學領域,如神學領域一樣。除非「聖約」觀念也同時保持在哲學與科學之內,否則很難看出它如何能被保持在神學之內。在每一處都看見上帝的面,或吃或喝,或做任何事都要榮耀上帝,這就是「聖約」觀念的中心,並且,此觀念本質上是包羅萬有的。

有兩種人,也只有兩種人。有人敬拜事奉受造物,有人敬拜事奉創造主;有背約者,有守約者。在全人類的活動中,在他們的哲學科學事業中,在他們的敬拜中,人若不是守約者就是背約者。當然,這兩類的人中,認知自己是背約者或守約者的,有其程度的區別。那些心中是守約者的人,不都是如此自知;那些心裡是背約者的人,也不都是如此自明。基督教護教學的任務之一,就是使人認識自己是守約者或是背約者。

(二)「自然啓示」與「聖經啓示」

若以上對「聖約」的論述是眞實的,那麼哲學家、科學家所使用的證據與原則,首先就必須在啓示的觀點下來考量。如果人是以「與上帝立約者」的身份來回應,那麼其回應必定是只回應上帝的啓示。正如前面已經指出的,哲學科學所處理的一切證據與原則,都彰顯上帝的面。啓示有二層面的事實立刻導致其複雜性。有在自然界的啓示,也有在聖經中所賜下的啓示。此二者的關係爲何?這問題必須立刻回答。若是沒有辦法回答這個問題,那麼就是把哲學科學的事業留在黑暗之中。

對此問題,有兩個流行的答案,這些答案與上述「神學與哲學或科學的關係」的答案是對應的。羅馬天主教說:哲學科學根據上帝在自然界的啓示,來論述某些關於上帝的事情,而後加上:神學根據上帝在聖經與傳統中的啓示,可另外再加上一些論述上帝的事。不幸的,許多抗羅宗基督徒也採取此看法(例如巴特勒〔Butler〕主教的《類比》,以及許多後來據此書所寫之書籍)。另有些人主張:哲學科學處理自然啓示,而神學處理超自然或聖經啓示。但是,眞正抗羅宗對「兩種啓示形式的關係」的觀念,不能接受上述這些答案。不錯,在上述這些的答案裡,是有幾分對的地方。哲學科學所處理的,特別是在「人與宇宙的關係」,而神學所處理的,比較特別是在「人與神的關係」,但這只是程度的不同。啓示的兩種形式,涵蓋這兩個層面或區域。因此,我們必須對「兩種啓示形式的關係」問題,按照更合乎眞正抗羅宗的方法,來尋求答案。

<<上一页 = 下一页>>